第二階段 : T1T2大理石紋  進入T1後咖啡豆從膨脹到縮小對後續的影響(第6篇)  P104-P105

 

進入T1後咖啡豆從膨脹到縮小對後續的影響 P104-P105

咖啡豆受熱之後進而到完全軟化的橡膠態的時候,豆子內部的水分也開始活躍,如果在此時適當增加能量來加強水分蒸發,不只可以讓豆體大幅度的膨脹,對於後續焦糖化與一爆階段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。

豆體受熱膨脹後,內部的纖維也會因為水蒸氣急於脫水而撐大【水蒸氣壓力】,進而造成豆體結構上的變形。緊接著水分脫去並且再度進入玻璃態的時候,豆體的萎縮也會再度對豆體結構進行破壞。如此一來,隨著焦糖化的進行以及二氧化碳氣體壓力的累積下,一爆時的爆裂將會更為容易而爆聲也較為清脆,進而使得咖啡在沖煮的時候也更容易研磨、萃取。

 

進入T1後咖啡豆從膨脹到縮小對後續的影響,這部分大都屬於梅納反應區域,以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作為補充說明:

一、這個階段烘焙過程就會進入兩個連續的非酵素褐變反應(non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s):意即梅納反應與接續的焦糖化。一旦豆內的含水率夠低,梅納反應就會啟動。烘焙過程中,梅納反應會在各種逐漸減少的醣類與胺基酸之間産生。絕大部分咖啡的特色都在梅納反應期間完成,因梅納反應會創造大量的咖啡風味與複雜性。其中最為人熟知的香氣包括了烤麵包與烤肉的風味。
梅納反應雖然對於咖啡風味相當關鍵,但許多烘豆師對於維持梅納反應的時間與風味之間的關聯,有點期望過高。【參考P39

二、為何我不在乎所謂梅納反應期的時間長短? 【參考P149

不論這類有爭議的調整可能帶來什麼優點,最好還是專注於讓豆溫上升率曲線(ROR)平緩下降。梅納反應特別長的烘焙,意味烘焙中期豆溫上升率曲線(ROR)較低且較平坦,這也很有可能會導致驟降的產生,或至少會出現較不平滑的豆溫上升率曲線(ROR)。因此,專注於延長梅納反應期,很有可能會增加焙烤味出現的風險,若你剛好是偏愛調控梅納反應期的烘豆師,應該要考慮以下幾點:

1.當你延長梅納反應階段的時間,梅納反應速率就會減緩。

2.想精確判斷出梅納反應的起始與結束是不可能的。

3.刻意調整梅納反應期,通常會犧牲豆溫上升率曲線平緩下降的可能;杯測證明平緩下降的豆溫上升率曲線較具優勢。

4.我們可能無法預測較長的梅納反應期對於風味有何影響,因為時間很長與很短的烘焙擁有長度不同的梅納反應期,但兩者嘗起來頗為相似。

當然,兩個梅納反應期長度不同的烘焙鍋次嚐起來並不會相同。然而,將這些差異歸因於梅納反應的時間長度則是過度臆測;這類烘焙也擁有不同的豆溫上升率曲線形狀。比起梅納反應期的時間長度,豆溫上升率曲線會是更好的觀測標準。

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  P151.jpg

 

【筆者觀點】

1.烘豆以烘豆人想要呈現什麼風味為最優先考慮,梅納反應産生的烤麵包與烤肉的風味,並不是我想要的,所以我會加強火力及風門,早點離開這段脫水期,避免蔗糖水解産生果糖及葡萄糖,影響後續的焦糖化反應。

2.不要太執著「梅納反應」這個名詞,初學者會以為這個是好東西,故意要強化「梅納反應」所産生的結果。

3.老一輩烘豆人延續日本人的烘豆手法,不明事理就這樣烘焙,不知這含有各國文化、飲食的習慣,需要深思熟慮。如日本人喜歡喝帶有苦味的咖啡,認為「苦」是成熟男人或歷經風霜的感受,但是「苦感」本身就帶有多重層次的呈現,如苦香、苦甘、苦甜、苦澀、苦酸及「苦還是苦」,所以烘豆人要了解消費者個人感受,並且為之製作烘豆規劃書,量身訂做風味,審慎推薦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風白 的頭像
    風白

    風白黑洞的部落格

    風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